早大半年前我就向學校圖書館預約借這本書了,當時預約順位好像是二號還三號,結果到快放暑假我才晉升成一號,前面不曉得是看太久還是不想還,因為這樣會讓我很擔心前面的給我在暑假去還書Orz。
結果他不但在暑假還書,還在我去北京的時候還書(倒地)。
才剛回家根本不想趕著隔天去學校拿書,只好就這麼算了,理所當然的換下一位預約者。我當時心想誰沒事暑假去學校呀,這同學一定也是憤恨不平的棄權吧!沒想到一語中的,在能去取書的最後一天查,果然還沒被借走,於是我就按下了預約......←竟然能以這種方式接力順延日期耶,真是很神秘的緣分。
書比我想像的要薄很多,故事的鋪陳很有趣,每章都以不同角色去分別寫出這件事,對這些角色的刻化都很鮮明,是本值得一看的心理書(啥)。不過上個禮拜意外看到告白的電影預告片,驚人的讓我以為是部搞笑片......連結在此。而且看介紹他也寫明了是:前所未聞、絕對報復、極限顫慄の終極娛樂電影誕生!可是我看完小說完全並不覺得哪裡具有娛樂性耶,怪哉怪哉。還有預告片開頭竟然是帕格尼尼第24首隨想曲,也很令人意外...
反倒是少年A渡邊修哉的想法,令我回憶起另一本書,叫做童謠的死亡預言,有興趣的可以去書店從第319頁開始翻起。(之所以能夠把章節記那麼清楚,都是因為那天剛好發生了槍擊案......)
--
我了解殺人是犯罪,但我不能了解這為何是壞事。
法國的社會學家艾彌爾˙杜爾克姆曾經說過:「並非因為某種行為是犯罪行為才遭到指責,而是因為我們指責那種行為,那種行為才成為犯罪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下你的意見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