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

影響力: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


  最近發現書店裡這種書籍超多~但促使我看這一本的原因,只是因為它放在台鐵台北車站剪票處旁邊的自動借書站而已(贅字破表)。

  很多原理其實細想你都知道,只是未曾把這些日常發生的瑣事歸納出個所以然。我覺得其中最讓我有「什麼!!!」這樣心得的,莫屬維特效應(Werther effect)了。

  德國大文豪歌德有部小說,叫做少年維特的煩惱。這本我國小就看過了(理所當然的我現在也不記得劇情了^Q^),我只記得好像內容頗為憂鬱,沒想到它還在歐洲引領過一股自殺浪潮(驚),我一向認為把一個人自殺的行為怪罪到其他事情頭上,是件......該怎麼說呢,反正我認為太牽拖了,想自殺只是一種自我選擇的手段,縱然因為聽了某首音樂、看了某本書或聽信旁人之言而去自殺,那也不過只是種強化的力量而已,能到什麼程度?

  但閱讀此書後,再與台灣近期的自殺新聞對比,我卻猛然驚覺,最恐怖的事情真的是自殺的力量被強化而不自知,以及群眾的感染力

  簡單的說法:每條自殺新聞會殺掉五十八個本來能夠活下去的人(當然不是指台灣......請去看書)。這段日子經常有自殺新聞傳出,一開始一件兩件的,後來幾乎天天都有人自殺?真的,從我有意識以來,還沒經歷過這種自殺新聞潮,所以不得不合理的懷疑,的確有人會依據別人的作法,來作為自己走出困境的參考......雖然實在是很病態,但是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是參考別人的作法,因為自殺是自己的選擇。然後媒體瘋狂的報導這是這個星期的第幾起自殺案,人民生活慘澹......等等,殊不知這只會影響更多陷入困境的人?

  新聞台認為自己報導的是一件新聞,雖然都會在後面加你可以不必自殺~自殺不能解決問題~諸如此類標語,但就本質上它還是已經變成一種暗示性宣傳:你看,他走到這個困境,現在選擇了自殺,現在自殺的人越來越多了。

  接著陷入困境的人就會腦補:喔!他跟我一樣的遭遇,我也有想過自殺,看來這個做法是可行的,而且越來越多人加入。

  是的,既然都已經想自殺了,你前面用一千字報導自殺,再用五十字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......這真的有用嗎,我也頗為懷疑?

  看起來像是死於意外(怎麼可以跟這麼多酒駕事件合理接軌呀),你自己都不曉得其實都是被新聞給影響出來的ˊˋ,這心理作用是有沒有這麼驚人。

  心得姑且如此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下你的意見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