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關於思想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關於思想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社會是需要假象來維持的

  剛看完一連串新聞後,頓時有些無力。先是張銘清事件,這些鬧事民眾到底是基於什麼原因而鬧事呢?只是因為政治因素?支持一定要用暴力來表示嗎?還有陳水扁先生說:他到我故鄉,皮癢討打!這些人的所作所為,都不禁讓我嘆了一口氣,台灣會在國際媒體中丟臉,你們真是應該負起責任。

  然後,我又看到了「管碧玲怒甩洪秀柱一巴掌」的新聞,啊...老實講,這兩位人物我都只認識名字而已,雖然案發現場到底如何我也不清楚,但是甩巴掌...我的天啊,在我看來甩巴掌用在平輩間,那一定是有什麼深仇大恨了,可是...就算有什麼言語之間的糾紛,先動手打人本身就不是個良好的行為,再仔細一看......又是民進黨。

  我只是覺得,該說是價值觀念的不同嗎?以野蠻暴力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,這種時代真的已經過去啦,我們是「民主」國家,想要社會安定和諧,你們這些公眾人物能不能做好表象,就算是假的也好呀,回家你愛怎麼摔怎麼罵都行,能不能夠以一種和平的態度在公眾媒體中和平相處,這樣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呀!還有熱衷於政治的南部鄉親們,想改變社會就要先改變自己,有句話說:在刮別人的鬍子前,要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。懂嗎?別讓對岸笑話我們的程度只有如此而已。

  不知不覺發起牢騷囧。

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

高材生報到 技職教育翻身?

  剛剛看到一篇新聞,是我最近看到對技職教育,寫的比較中肯又實在的文章。
  其實,技職教育的重點不是某校招到一、二名基測超高分的學生,而是全面提升技職教育的水準,讓國內的產業有基層的技術人力可用,讓技職畢業的學生有待遇優渥的工作可做。能將基測廿、卅分的考生教到擁有一技之長,能夠在職場立足,這才是成功的技職教育。

  有些新聞都喜歡報說:XXX分舍X中選職校,雖然每位考生的講法都很正面,像是我對XX感興趣啦,我以後想做XXX啦,可是一經過新聞報導出來,就有一種"為了追逐夢想"、"在未來擁有一技之長"之類的......該怎麼說呢?這都是事實沒錯,但怎麼有種「這人真是勇往直前」的嘲諷感呢......?(是我疑心病太重了吧囧)

  分數高也不見得能讀好技職這條路的,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規劃,並非一味的揚O除X,有些人除了書讀的好,什麼事都不會;有些人不會讀書,但會其他常人所不能的,我想,師長們所要做的,應該是正確的與孩子們規劃並分析他們所適合的路,不是分數低就該念技職,分數高就該讀高中的,現在高分讀職校的,畢竟還只是少數,不知道哪年才會有均衡狀態出現。話說在新一代上,那所國立某大學表現的也真是映證了「設計與技術非高分所能駕馭」這句話吶!

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

荷蘭與台北

  前幾個禮拜看到一篇報紙文章,內容描述筆者在荷蘭搭地鐵時,沒有等到下車的人全部走出來,就急忙的想往裡面邁步,豈知一腳才剛舉起,就被旁邊的荷蘭歐巴桑大喝一聲,給罵了一頓。然後,老師與我們說起荷蘭的生活態度。

  荷蘭社會有幾個特色,其中之一是「集體理性主義」。在百貨公司或是其他商店,他們的服務人員一次只會對一位客人服務,注重的是一對一的效率與經濟上的收益性,給了客人足夠的時間選購,也不強迫推銷,反而讓客人有充分的時間考慮商品是否合用,真的有必要買嗎?這個跟那個哪個好?如此一來,無形中就能減少客人前來抱怨或是退貨的結果。

  而在地鐵,要讓下車的人先下完,實際上,給的是下車的人一種叫做「空間」的尊重。荷蘭是個重視個人空間的國家,聽來似乎很抽象,但你只要回想一下,在台灣的捷運或是火車站,那種進出並進的擁擠,你就會知道有足夠的「空間」讓你行動,是件多麼暢快的事情。

  了解到以上兩點,我真是對荷蘭感到無比的嚮往。在買東西時,我當然是不會去催促服務人員拋棄別的客人趕快來服務我,但是我會對服務人員強迫推銷又緊迫盯人的戰術感到相當不滿;而在上下車時,如果我排第一個,那我也絕對不會是第一個進去的,不知道為什麼,一定會出現阿桑跟OL不排隊,直接衝進去的狀況,然後後面的人又會有意無意的擠我,我就半推半走的前進了,一如往常,又是一個車門雙向通行的混亂局面。

  於是,從我領悟到荷蘭的行事作風後,我決定在我生活的範圍內,採取強硬作風。

  雖然我還沒練到當眾大喝一聲:「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尊重啊!」但是我會穩穩站在line前,阻止其他人推我,並且對插隊要進去的人說:「先進去車也不會比較早開」或「請讓下車的人先下完好不好?」相信我,如果每個人都能互相帶動,捷運是可以從混亂當中進化秩序出來的!(不過,在火車站比較沒有用......因為老人家會回罵台語,而我一向不是聽的很懂......)

  假如你住在台北......不,假如你住在台灣,只要你是個搭大眾交通工具的人,不知能否跟我一起從自身做起,尊重別人這件事呢?

2008年5月18日 星期日

博愛座

  這件事已經令我困惑許久了,每次要搭火車時,第一個衝上去搶位置的總是老人家,下車的人都還沒完全出來,總是會有老人家想先衝進去,然後後面的人就接二連三的跟上車,全然不顧下車的人到底出來了沒有。

  我是想,既然你都是個老人家了,只要你上車往年輕人面前一站,一定會有人讓座給你的,何必這樣跟下車的人搶道,還擠的要死要活的呢?

  有次我在火車上站著閉目養神,就聽到一個中年男子讓坐給老婆婆的聲音,那中年男子表現出一副「現在小孩都不敬老尊賢」的感嘆,而老婆婆則一副「沒關係,我知道現在年輕人上班上課都很累,不讓座沒關係」的語氣開始聊起天來。讓座的情況我幾乎每天都會瞧見幾把,現在不過是一個例外,就被抱怨現在小孩不懂事,心裡其實有點不爽快,就憑你的生活範圍,有資格罵所有的年輕人嗎?

  又有次在捷運上,我親耳聽到一位老先生對一個年輕人(應該是學生吧)說:「你怎麼不讓座?好好一個年輕人也來坐博愛座的位置!」老實講,他這個說法令我反感,但我也沒有回頭注視著他們,感覺只是小事嘛......就不知道那年輕人怎麼回答?「先生,我請問你,我今天身體真的很不舒服,我就不能坐這裡嗎?」聽到這裡,我忍不住回頭看了一下,年輕人臉上有一種莫名壓抑的情緒,臉色有點慘白。整車廂的人都注視了他們一會兒,但我沒有再專心的聽或是看了,因為不管年輕人最後有沒有讓座,都讓我對老先生狂妄的說法感到難過。

  讓座給你們不是應該的,而是你們真的需要它,身體強健的老人家,何苦為難真的需要它的人?

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

冬囧題1203號【14HITS‧你最想和哪位古人做朋友?】

冬日的小囧人挑戰文章
2007 WINTRY BLOGGING


冬囧題1203號【14HITS‧你最想和哪位古人做朋友?】
  
  我腦海中盤旋著「天生萬物以養人,人無一物以為天,殺殺殺殺殺殺殺。」又混雜著「因自皮面決眼,自屠出腸,遂以死......」,那殘忍的畫面又讓我聯想起Hitler的毒氣室,然後我開始認定,我最要好的古人朋友應該是Émile Durkheim(因為我怕被Hitler殺了)(中文我都是唸:愛彌爾˙杜爾克姆)。

  我突然回想起高職時代,我在週記簿上寫上了Émile Durkheim的話:「並非因為某種行為是犯罪行為才遭到指責,而是因為我們指責那種行為,那種行為才成為犯罪。」 然後洋洋灑灑的說明Hitler的毒氣室是專門淘汰次等人種而設的,這樣只會讓社會更加的美好,現在社會只會因為怪詭的自我防禦行為而去排斥它,實在不是明智之舉,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照顧那些精神病患?讓那些精神病患拿硫酸去潑北一女然後被判無罪?又或者躺在病床上遙遙無期的等待甦醒的植物人,我並不是拒絕去相信他們醒來的機會,而是電視新聞上所報導的「奇蹟」真的只是萬萬分之一的機會。

  接下來老師跟我說其實我是個很極端正義的人,這樣的想法並非不好,只是現在的人權社會不允許這種做法之類云云,再接下來,我被送去輔導室約談。

  我寫過一小段的故事(這次真的是一小段了!)




  我們生活的地方並非單純區分為「好」與「不好」,一切都是人們自己定義的假象。實際上世界的顏色從來沒有純黑跟純白,你找的出大自然有這兩種顏色的存在嗎?所以,我定義世界的一切都是灰。

  殺人只是一種行為,就跟打噴嚏一樣是一種動作。定義為「惡」的,只是因為某些人害怕受到迫害,而去制定出一種所謂的「文明」、「律法」。從此教育給後代:「做這些事情的人都是錯的,他們犯罪了,我們可以制裁他。」這是什麼鬼?懦弱的人了解後,自以為不做這些事情就是「善」,心機油然而生。陷阱、計謀、販毒、買兇,太好了,不用弄髒自己的手,一樣殺人於無形之中。

  稱之為「正義」的律法越來越多,每個條款細細寫明。「惡」會減少嗎?世界會和平嗎?人們會毫無心機的相處嗎?笑話,怎麼可能。人們行動某一件事情前,只是想著不能去觸碰那張大網,因為會造成什麼後果。其實人心沒有善與惡,一切只是中間性,難以捉摸的灰色地帶。

  大網把人心的深灰色僅僅束縛住,越積越深˙˙˙直到變成真正的黑──爆發。


  Li在路上看到一名小男孩,為了撿掉落在馬路中央的球,而要被迎面而來的車子撞上,Li馬上衝去推開那名男孩,但自己卻被車子撞上,瀕死前,出現了一名自稱是凌的男子,凌神奇的救活了Li,並給了她「創造的力量」。但是運用力量每救活一個人,自己未來的生命便會少一年,直到最後連靈魂都消失。至今,Li,只剩下一年的壽命。

  Angel的父親經常對她施暴,但母親卻視若無睹。直到Angel的父親要對她性侵,母親為防家醜外揚,還在一旁當著幫兇…。在Angel對世界感到絕望時,十九突然出現,周圍的時間停住了,十九給予Angel「毀滅的力量」,只有毀滅才能重生。Angel使用力量殺死她的雙親,從此,去尋找為惡的人,法律無法制裁的人,將在她手上被制裁。

  Li與Angel彼此皆知道有另一種力量,Li總是追尋著Angel的腳步接近,直到她們正式相遇。Li勸說Angel,世界需要的是改變而不是毀滅,Angel卻反問Li,假若自己將死,Li會把自己的命壓在救一個擁有「毀滅力量」的人嗎? Li一時愣住,Angel冷笑離去。

  看著Angel離去的背影,Li閉上眼,喃喃的回答……「我會!」




  我至今也不知道我想賦予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什麼,但是我對於正義有一種莫名的激動(難道是因為看了九把刀的功夫!?),初次拜讀到Émile Durkheim這段話,是在綾辻行人童謠的死亡預言這本書第319頁上(我到現在竟然還清清楚楚的記得哪一頁,莫非是受到了319的影響 = =?),然後那段時間我開始尋找說出這句話的偉人在哪裡,並且到幾個討論版上討論起正義這檔子事,我開始想知道別人的想法,開始想認真看待社會上發生的每件事。

  當然,雖然我很喜歡「並非因為某種行為是犯罪行為才遭到指責,而是因為我們指責那種行為,那種行為才成為犯罪。」 這段話,但是想想看:一個人走在路上莫名的被路人甲刺殺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,我一想像起來就會渾身雞皮疙瘩,依照我的正義理論是:路人甲,該死 。這不是什麼指責,事實上連指責這種耗費精神的思考活動都不用去做了,很單純的只是殺人者死,這麼簡單的道理而已。

  不過複雜的社會總是會把事情複雜化,複雜化的社會也是一張積滿塵埃的灰色大網。

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

總是有人這樣盲目

  我很 不爽 無奈,不管有多少人極力的想解釋清楚「宅」這件事,它終究還是恐怖的蔓延到心理治療層面,更恐怖的是--他們硬是要以為我們在美化這件事。




  看到這是什麼了嗎?這是我在學校餐廳吃飯時,被強迫放送的傳單(據說是我們看起來就很接近此貌),是學校諮商中心所做的問卷調查,下面還附有空位,讓我們寫出宅對生活有多麼的慘,我一看真是啞口無言,因為我以為諮商中心這種算是學校行政單位的地方,會對於某些事實又或是不實資訊能夠加以查證、理解,不應該如此像是為了「製造宣傳效果」(我看到學校在貼海報,說是網路成癮週系列活動...)而誇張性的去曲解其他文化。

  而且一點都不宅為什麼解釋是:類比時代的模範生啊!?下面的重量宅跟絕對宅則是:具備帶動文化潮流與知識革命的競爭力。我的天啊,我一點都不認為這份鬼問卷能測出什麼競爭力耶!尤其是最後一題宅世界跟宅友......這是誰的命名法阿?

  我很 不爽 無奈,隨便你們耍大刀吧。

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冬囧題1115號【9HITS‧低潮來襲】

冬日的小囧人挑戰文章
2007 WINTRY BLOGGING

冬囧題1115號【9HITS‧低潮來襲】

--------------主題的正經10秒說明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當身上任何一個細胞皆在冬眠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就連一生所愛絲毫無反應,絲毫勾不出一點漣漪,啊!!!好悶啊!!......相信大家都有曾經進入低迷狀態,聊聊你碰過哪些狀況,或許也可以分享你的"換季"方法。也許,低潮是為了下一波的高潮做準備!!!

11/16:請注意,所謂低潮絕對不是你連買50期樂透連個200元都沒中。在某些時候,總是可能有一種低落到無法自我的狀態,或許,曾經想過一死了卻....但是,了結易出口,事實卻是永遠存在,活著沒意義,死也死不了,咀嚼一切皆已索然無味.......這時候,該如何是好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實際上,因為我目前很低潮,所以我什麼都寫不出來。

  人生實際上是個很無聊的玩意兒,雖然我嘗試尋找生命的意義,但是那對現實中的生活,絲毫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影響。我厭倦整個生活,對於社會體系的存在感到相當質疑,人為什麼而活著?我們為了什麼而創造?到死又留下了什麼?百年後的我們又如何存在於後世人們的眼中?

  我很迷惘,如果只是為了生活,那我們簡直就像頭豬一樣,差別只在於我們人類自以為「我們控制了我們的生活」,誰又知道我們只是宇宙中的螻蟻?逃脫不了塵世的束縛,比動物更沒有自覺我們存在的價值,人類只會破壞,破壞完了只會丟出一大堆的數據告訴其他人: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。但是沒有人有覺悟啊!大家只是以為我們盡量別這麼做、那麼做,世界就會因為我們的作為而好一點。

  錯了!這群愚蠢的人類,這就像一個慣竊向旁人訴說:「我下次偷少一點,下下次再偷少一點,到以後我每隔幾年偷一次,再以後我就不會偷了!」一樣,我們還是不斷的破壞,不斷的殘害整個世界,當你自以為環保或是愛護地球的時候,其實你只是無奈的維持現狀,你們根本沒有勇氣去反抗這個社會!你們因為過的太安逸,而喪失了行動的能力!

  這什麼鬼啊!!我們自以為在學習中成長,其實只是被一個叫做學校的籠子眷養住,消磨我們原始的能力,一切的一切在制度中成長,我不相信這種社會體制下誕生的小孩有何種傲人的才能,我不相信這種教學制度下的知識有何價值存在。我們應該自己動手去尋找,而不是坐在教室內翻著課本學習制式的知識,我們要懂得推翻,而不是只會一昧的相信書。

  是的,我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類,但是我還是希望在生命當中尋找出路,我想找尋一個除了跟隨歷史之外既定的模式,我不會因為什麼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去自殺,也不會癲狂到拿硫酸去潑路人甲,我只是想在人生當中尋找我存在的意義。

  你呢?至今,你找到了嗎?

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

當惡性成習

  上下班的尖峰時間,火車誤一下點我是可以接受的。

  禮拜四不曉得怎麼了,早上是「桃園至鶯歌間號誌故障」、「山佳至樹林間號誌故障」(樹林跟板橋兩個站報的狀況還不一樣......),下午則是來個「受列車事故影響......發車時間延後......」,然後在萬華停留了二十多分鐘,如果只有誤點,我或許還記不上心,畢竟台鐵的誤點次數還真是莫名奇妙的多呀,區區二十分鐘何足掛齒!

  很離奇的,我搭上的電車從台北發車後,到萬華後就停住了,幾分鐘後,另一側也一輛南下的車開來,車長跟我們說那輛會先開,於是有些乘客換車搭,等到它開走後,我們如同傻子一樣等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:怎麼還不開?有乘客問車長發生什麼情況,車長神色淡然、從容不迫的揮揮手說這車開車時間未定,叫乘客改搭別班,這一聽還得了!!乘客開始破口大罵,中年男子的台語三字經都已經噴出嘴來了,直呼那你剛剛怎麼不快講!這樣豈不是讓我們白白錯過一班車?而且出問題的話,為什麼剛剛那輛可以開(同樣是區間車)!一陀乘客圍住車長一邊吵一邊遠離我的視線 = ="

  又等了一會兒,另一側緩慢的駛進一班列車,乘客趕緊衝下車準備換車,沒想到它根本只是以低速行駛經過,是一輛不停小站的區間快車,乘客又一窩蜂的回到原本的車上,我幾乎能感覺到空氣中瀰漫的低氣壓,車上的手機不停的往外撥出,接起的第一句話總是「我跟你講喔,台鐵又......」。

  月台上響起了廣播,大意就是無法預估這班車什麼時後開車,敬請見諒。再一會兒,又來了一班電車,換了車之後,聽到身邊一群高中生說「我換了這班車,如果它給我開那輛車,我一定會嘔死!」(事實證明,他一定會嘔死!)鬼扯的是,站了幾分鐘,原先那班車的鈴響了......人潮又往回移動,這次車終於順利的開走。

  在這個過程之中,我一直在思考,是因為誤點太頻繁、出事太頻繁、故障太頻繁,以至於麻木了車長對處理問狀題況的態度嗎?他那種「這麼一點小事,根本不用那麼緊張好不好?」的表情與講話的口吻,或許可以證明他「很有經驗」,但並不代表我們乘客「很有經驗」啊!當一切形成了一種習慣,是不是就可以如此不在乎的處理?台鐵,我真的相信你們該換血了。

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

極限節能運動

  開學三天了(實際上是兩天),我的2007開銷總紀錄又開始以「直線攀升」的方式啟動。一開始會這麼勤勞的作記帳,是因為偶然間聽到同學吐出一句:「我一個月才花三、四千塊。」自認還蠻節儉的我為了確定我一個月到底花多少錢,在新的一年我馬上執行這個記帳活動,然後很不幸的--我一點都不節儉(自認)。


  文書包含了教科書、畫冊跟小說,雜項......唔,下次應該把藝文類也劃分出來的,四月這麼突出的數字,我大概是去看了羅密歐與茱麗葉吧?五月都是我的掛號費用;六月交出去一筆兩千塊的報名費;八月看了達米安......這些「雜項」真是太重傷我了,為了做個節儉的好孩子,我要努力降低它的額度 。

  為什麼我會想起這件事呢,這是因為我看到了沒人成功的極限節能30天-

極限節能30天

極限節能30天

「極限節能30天」─ 2人參加,0人成功

  為什麼? 是因為你們為了省電,所以捨不得開機上網嗎?是因為你們為了省錢,所以沒繳錢上網嗎?還是朋友捨棄你們,不借你們電腦寫部落格?(妄想中) 這個世界已經要被人類毀滅啦!到處都是浪費的人類,到外面吃東西,以為吃不完可以甩錢走人;到公共廁所,以為有拉不完的衛生紙;還有外面的柏油路,永遠有舖不完的破洞!因為資源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,造成自以為「等到不夠能源時,我已經不在這世上了」的旁觀心理,人類(包括我)都是一群自私鬼啊~~~

  為了不當自私鬼,我要從自身做起優秀的節能運動XD(但我自己能節什麼能源呢,我只能做到省錢耶 = ="),不管了......看到燈就關;看到水龍頭滴水就關;看到教室冷氣過冷就關;多使用大眾工具(實際上我也不會騎機車)......節約能源,需要大家的支持,我們沒有多少個「這種情況將會讓地球的水位上升X公尺」可以使用了!這種「放心,冰山兩極都溶化,海面頂多上升50公尺而已」的態度是罪惡的開始呀!!(我瘋了)

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

媒體給「宅」這個字的定義

  事實上我已經麻木了。

  從九月一號的我猜播出後,各界討伐的聲浪不斷,許多鄉民對吳姓主持人的「自以為幽默」感到憤怒,對某藝人團體也不斷的批評她們「簡直跟天線寶寶有得比」,為了避免被網路資訊誤導,我決定先去看一下節目錄影的內容,然後看到了戰火的起源:「這種所謂的輕小說,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?」「就是有一點,就是帶那個情色方面對不對......」還有語出驚人的:「我覺得這種人(宅男)不應該生活在世界上」,唔,難怪會被大家火熱的「討論」。

  我猜這節目對宅男的定義是:不出門、喜歡電玩、不修邊幅、自己組裝模型、沉迷動漫、喜歡獨自行動、不善於表達、沒有男女朋友,而女生幹的是同樣勾當,則叫腐女。

  她們不懂。(咦?我又用這句話了)

  但無所謂,問題是我們得搞清楚她們為什麼會有如此誤解。如果今天我對宅這個字一無所知,我所問出來的應該是:「宅是什麼?」而不是「就是有點情色......」或「電車上的變態」,這個錯誤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呢?我想新聞是有很大關係存在的。

 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,跟色情有關的、跟電腦有關的、跟自閉有關的......等等,新聞媒體都會在標題上加上聳動的、誇張的字眼:六成五宅男宅女學生 曾接觸色情影片漫畫,然而我點進去,卻發現它只是把看了色情影片的人稱做宅,標題卻搞的好像宅男宅女當中,有六成五的人看過色情影片一樣;還有研究生因為在電腦前趕論文,昏倒後,又被新聞報成宅男一直窩在電腦前,導致......這、這個研究生不在電腦前,請問他是要出現在哪裡啊?還有一些暑期活動,都在強調走出戶外,不要當宅男。不出門如果叫宅,那要醫師跟心理輔導人員做什麼?直接說:因為他是宅男,我也沒辦法就好啦!不要把米蟲憂鬱症患者之類的都劃分到宅的規範裡!
  日本「新東京宅男互助會」,對日本某家雜誌社提出抗議,並連署230位宅男互助會會員連署,抗議內容為某雜誌把不工作、頹廢、每天在家裡不出門、懶惰、骯髒、每天玩電玩等與宅男畫上等號。互助會提出幾點論點,以釐清宅男與米蟲的區別。

  一:宅男必須熟悉日本近20年的動畫文化、漫畫文化。宅男協會提出某部目前御宅族最熱門的動畫「涼宮春日的憂鬱」。在宅男協會中,幾乎大多數宅男可以在60秒之內背出裡面的主角資料與其作者,OVA跟劇場版也必須熟悉;而且每位宅男必須熟悉50部以上的動畫、漫畫,不然在交流協會上可能因為自己知識不足而丟臉。

  二:宅男並不是足不出戶,幾乎每星期都必須上街充實自己的動漫知識,並且補足電玩的新貨。每年一定要抽空去宅男聖地「秋葉原」朝聖一次,因為「秋葉原」有著『全日本最龐大的電玩、動畫、漫畫、電腦週邊倉庫』之稱。沒去過不能稱為宅男,當然以東京地區的宅男來說,每星期去一次是必然的。所以足不出戶的是稱為「米蟲」比較洽當。

  三:宅男必須備足充實的電腦知識。在新東京宅男互助會裡,領有日本電腦執照的人數幾乎是2/3以上,大部分人更擁有電氣執照之類的高級證照。而且平日也會繼續充實自己的電腦配備知識,所以那些只是純粹喜歡玩電玩懶的工作的並不配稱為宅男。(有沒有看到?米蟲有覺得丟臉嗎?)

  四:宅男依照統計,為日本每年帶動至少50億日圓的資產。宅男幾乎都身懷技術平日在家會利用網路賺錢,並不只是打電玩、看動畫。有些人利用網路流通幾乎都有自己收入。

  後來雜誌承認錯誤,並把上次的報導不工作、頹廢、每天在家裡不出門、懶惰、骯髒、每天玩電玩的人「宅男」部分改為「家蟲」。

  宅男不是這麼好當的,媒體醒醒吧!藝人們,雖然不知道你們到底是如何說出這種話,不管是「配合節目需求」、「襯托自己不宅」還是「被大眾傳媒誤導」,請記得說出去的話,如同潑出去的水,是收不回來的唷。

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

思考這件事,是需要多數人支撐的

  前兩天看到這則新聞,因為父母禁止玩線上遊戲,一個才十五歲的少年就燒炭自殺了,當時心裡並沒有太多想法,只覺得少年如同他遺書上所言--「太傻了」。直到戲頻上又有人轉貼那則新聞,一群人開始發表意見後,我才了解思考這件事,是需要多數人支撐的

  大概是對新聞已經麻木,讓我對於裡頭所包含的事實又或是真相,不想再去多加思考,也可能是一個人的思考過於貧乏,所以對這新聞我們只有以一種不屑、鄙視的態度:「哼,小孩子一點抗壓性都沒有。」、「沒這麼嚴重吧!」或「這種人死了也好。」來解讀(相信我,一開始聽到的大部分人都會發出類似這嘲弄的幾句話)。

  他們錯了。(借用小掰同學的話)

內向乖巧的林姓少年,暑假期間為了照顧高齡的阿嬤,所以幾乎都待在家中,也因此沉迷於網路世界不能自拔。

  因為照顧高齡阿嬤而待在家中,因此沉迷網路,這話怎麼看都覺得是上下交相賊 不相關的一句話。但,台灣記者的功力可以讓我暫時無視這段話。少年的父母親受訪時,表示一切都是網路遊戲惹的禍,這個嘛,雖然在下也只是區區路人甲一名,但也知道這絕對不是遊戲本身的錯,自己的兒子已經如此了,為何那父母還是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在哪裡?對少年而言,絕對不是因為「無法玩遊戲」而輕生,而是「無法接觸朋友」

「我的人生已經快過不下去了,現在最後的依靠又失去」,依靠指的就是電腦。

  這段話我們又可以無視記者亂下的定義了,什麼電腦啊!再不濟至少也寫個遊戲吧!白天在別處上網有逛到一個網站在評論這件事,但回家狂翻MyShare再找還是找不到在哪,我有回覆文章,不曉得有沒有人能連到這告訴我那邊的網址XD。

  我當然不可能長篇大論什麼(奇怪......一開始我只是想要述說思考這件事,是需要多數人才能持續下去的,不知不覺就把新聞也拉進來了?),我只是想說,不要以為輕生的人都太傻,或許我們覺得無關緊要的小事,對他們而言卻可能是人生中最後的一點希望,不要在人走後還嗤笑他對問題處理的態度,不要把這件事擴大到其他人身上,並賦予什麼「草莓族」又或「水密桃族」之類見鬼的稱呼 。

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

追尋

  在《中央車站》一片中,朵拉與約書亞從人潮眾多的中央車站旅行至人煙稀少的世界盡頭,他們在旅程中都各有收穫。朵拉對父親的印象、從不寄出的信、嶄新的陀螺......這些皆有其含意,只看觀眾們如何去理解,可能簡單,也可能複雜。

  一開始,朵拉對父親的印象是酒鬼,並把這印象也加諸在約書亞的父親身上,但從未見過父親一面的約書亞則相信自己的父親是一名偉大的木匠。朵拉的改觀,我覺得照片具有相當的輔助性,她認為照片會使人忘卻真實的人,但在與約書亞離別後,她了解到照片是使人不被遺忘,接下來她看著相片,回憶約書亞、這段旅程,她與父親其實也有美好的回憶。

  而私吞別人信件的毛病,在最後也改掉,在她上車前寄了出去。其中要寫信的人,多數是寫給上帝,這代表了什麼?在我看來,可能象徵著傳遞希望的信件,寄到一個無人能及
的地方吧?

  在他們找到摩西時,莫名的我會幫他們擔心萬一又找錯怎麼辦?直到那個陀螺被做出來,突然就能理解到很多事,像舊陀螺可能是約書亞父親做的、木匠一開始就有機可循、他們果然就是兄弟......等,以及最重要的--陀螺影射出親人(母親死時陀螺沒了,找到哥哥又有一個新陀螺)。

  這部片環環相扣的地方很多,旅程能讓人找尋到未知的東西,甚至是一種淨化(或進化)的過程,然後到了盡頭,重新認識一個全新的世界,帶著它繼續上路,回到最初的開始。人生是一種無止盡的循環(圓),沒有開始,你只能在原地踏步(點)。

  去旅行吧?